拼音:
注音:ㄒ一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7画

异字体:𣜥

五笔:SRYT仓颉:DHSK郑码:FNSM四角:48940电码:2907区码:4713规范编号:6212

统一码:6A84汉字结构:左中右结构五行属性:

笔顺: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民俗参考

汉字是否常用: ✔标准字体✔现通表汉字五行:木属性

字形结构

汉字部件构造 :木白方攵首尾分解查字 :木敫(mujiao)

笔顺编号:12343251141533134

笔顺: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撇竖折横横捺横折撇撇横撇捺

檄编码/UNICODE

檄字UNICODE编码U+6A84,二进制: 0110101010000100,十进制: 27268,HEX编码:E6AA84,UTF-8: E6 AA 84

基本字义

xí(ㄒ一ˊ)

(一)、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基本词义

〈名〉

(一)、 (形声。本义:檄文)

(二)、 同本义 [a call to arms in ancient times]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三)、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四)、 泛指信函 [letter]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词性变化

〈动〉

(一)、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announce]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二)、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百度百科释义

檄(xí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康熙字典

檄【 辰集中 】【 木部 】康熙筆画: 17画 部外筆画: 13画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𠛬狄切,𠀤音薂。《說文》下尺書也。《顏師古曰》檄者,以木𥳑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前漢·申屠嘉傳》爲檄召通。

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史記·漢高紀》以羽檄徵天下兵。

《韻會》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陳琳·討曹操檄》皆是。

《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長檄,印封長牒也。《後漢·安帝紀》民窮困道路,欲歸本郡,在所爲封長檄。

檄櫂直上。《爾雅·釋木》無枝爲檄。

檄糴,疾貌。《嵆康·琴賦》懰檄糴以奔邀。

《唐韻》胡敎切,音效。《郭璞·蜜蜂賦》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不安而齊約。

说文解字/注解说明

檄【 卷六 】【 木部 】

二尺書。从木敫聲。胡狄切

(檄)尺二書。各本作二尺書。小徐繫傳已佚。見韵會者作尺二書。葢古本也。李賢注光武紀曰。說文以木?爲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徵召也。與前書高紀注同。此葢出演說文。故語加詳。云尺二寸與鍇本合。但漢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別之詳。後漢書、水經注皆曰。李雲上書云。孔子言帝者、諦也。今尺一拜用。不經御省。是帝欲不諦乎。又後漢書儒林傳云。詔曰。乞楊生師。卽尺一出?。文?注引蕭子良古今篆?文體曰。鶴頭書、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時則謂之尺一?。獨?曰。策書長二尺。以命諸侯王三公。三公以罪免。亦賜策。以尺一木。從木。敫聲。胡狄切。古音在二部。

音韵参考

[ 广 韵 ]:胡狄切,入23錫,xí,梗開四入青匣
[ 平水韵 ]:入声十二锡
[ 唐 音 ]:hek
[ 国 语 ]:xí
[ 粤 语 ]:hat6

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宝安腔] hit7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海陆丰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 粤语:hat6

檄字组词

English

call arms; urgency

按拼音查字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