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否常用: ✔现通表汉字五行:金属性
汉字部件构造 :大一白一白首尾分解查字 :大百(dabai)
笔顺编号:113251113251134
笔顺:一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丶
笔顺读写:横横撇竖折横横横撇竖折横横撇捺
奭字UNICODE编码U+596D,二进制: 0101100101101101,十进制: 22893,HEX编码:E5A5AD,UTF-8: E5 A5 AD
奭 shì(ㄕˋ)
(一)、盛大的样子。
(二)、红色。
(三)、恼怒。
(四)、消散的样子。
(五)、姓。
● 奭 shì
〈形〉
(一)、 (会意兼形声。从大,从皕,皕亦声。皕( bì ),二百,表示多。本义:盛)
(二)、 同本义 [flourishing]
奭,盛也。——《说文》。按,此燕召公名。
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囗及恻兴乱予保奭其介。——《逸周书》。朱右曾校释:“奭,盛”。# 赤色 [red]
路车有奭。——《诗·小雅·采芑》
帓郃有奭,以作六师。——《诗·小雅·瞻彼洛矣》
(三)、 突然或逐渐消失状;消散的样子 [disappearedly]
奭然四解。——《庄子·秋水》
(四)、 又如:奭然(消散的样子)
音shì,盛大的样子。《说文》:“奭,盛也。从大,从皕,皕亦声。引燕召王名。读若郝。《史篇》名丑。”奭作古字时百为日,做人名时其义尚不可完全确定,学术界认为有辅助和配偶之意。也有作人名使用。
奭【 丑集下 】【 大部 】康熙筆画: 15画 部外筆画: 12画
〔古文〕𡚐《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施隻切,音釋。盛也。
又赤貌。《詩·小雅》路車有奭。《又》韎韐有奭。或作迄逆切,音𧈅。
又怒也。《前漢·竇嬰傳》嬰謝病,高遂說嬰曰:有如兩宮奭將軍,則妻子無類矣。俗本譌作螫。
又人名。燕召公奭,武王十亂之一。
又騶奭。《史記·荀卿傳》齊人頌曰:雕龍奭。
又姓。漢北海太守奭偉,避元帝諱,攺姓盛。
又《集韻》黑各切,音郝。義同。別作𠁗①䓇。①字从大日日。
奭【 卷四 】【 皕部 】
盛也。从大从皕,皕亦聲。此燕召公名。讀若郝。《史篇》名醜。𡚐,古文奭。詩亦切〖注〗徐鍇曰:“《史篇》謂所作《倉頡》十五篇也。”文二重一
(奭)盛也。釋詁。赫赫躍躍。赫赫、舍人本作奭奭。常武毛傳云。赫赫然盛也。按奭是正字。赫是假借字。小雅。路車有奭。韎韐有奭。毛曰。奭、赤皃。此當作赫。赤部云。赫、火赤皃。奭是假借字。从大。从皕。皕與大皆盛意也。皕亦聲。詩亦切。古音讀若郝。在五部。隸作奭。此燕召公名。讀若郝。三字當在皕亦聲之下。史篇名醜。此爲召公名徵古說也。召公名奭。見尙書、史記。而史篇云名醜。史篇之作。去周初未遠。未審何以乖異。敘目云。及宣王大史籒箸大篆十五篇。漢志。史籒十五篇。周宣王大史作。又云。史籒篇者、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按省言之曰史篇。王莽傳。徵天下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籒所作十五篇也。許三偁史篇。姚下云史篇以爲姚易也。匋下云史篇讀與缶同。此云史篇名醜。計度其書必四言成文。敎學童誦之。倉頡、爰歷、博學實仿其體。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台湾四县腔] hit7 sit7 [客英字典] hit7 sit7 [海陆丰腔] hit7 sit7
⊙ 粤语:sik1
red; anger; ire; surname
偏旁部首查字
一部乙部乛部丿部丨部亅部乚部丶部人部又部儿部十部二部力部几部入部八部刀部厂部卜部匕部亻部阝部勹部匚部匸部厶部讠部廴部卩部㔾部刂部丷部亠部冂部冖部冫部凵部大部子部小部己部女部门部工部口部扌部山部马部干部士部飞部广部土部川部尸部丬部寸部夕部巾部弓部兀部巳部囗部幺部氵部弋部艹部纟部犭部辶部忄部 全部部首